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一室內青斑育苗水泥池,循環水養殖(見圖1),2014年4月28日放苗2萬尾,5月2日開始出現漲肚子、黑身、趴底殞命,用過一些營養保健藥物,結果不非常顯著。到5月9日,池中還剩下約3000~4000尾魚苗。
2014年5月9日上午11點到現場,可見池底有大量黑身的魚,趴底,活力差(見圖2),測定水溫28℃。從池中取出2尾魚,一尾表面正常的魚,一尾呈“黑身”的魚(見圖3)。將取的兩尾魚剪斷尾巴,從血液中接種舉行細菌分離造就,并將整尾魚用95%酒精浸泡做病毒檢測。
效果:兩尾魚均能檢測出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,且病毒粒子含量高(見圖4)。正常魚的血液中未分離出細菌,黑身魚的血液中分離出大量的細菌(見圖5),顛末16S rDNA測序判定,該分離菌為哈維氏弧菌(Vibrio harveyi)。
分析:1、比年石斑魚育苗過程中由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引起的“黑身”、“趴底”,殞命發病率非常高,危害也很大,嚴峻者一夜之間殞命率達100%,該病毒重要危害幼魚和仔魚,對成魚危害不大。發病后經常繼發細菌感染,加重殞命。
2、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病重要通過親魚垂直流傳,魚卵的帶毒率高,現在該病沒有有用治療方法,通過提前處置懲罰水質,育苗過程中保持情況穩固,淘汰發病的誘發因素,可以淘汰該病的發生和低落殞命率。(利洋研究所 雷燕 王惠儒 利洋會文店 程寧提供 2014.07.03)
點擊文章右上方的分享圖標→分享到朋儕圈,讓更多的朋儕一起學習發展!